站内检索
站内检索
关键字:
选项:
政务公开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- 政务公开 - 领导讲话 - 正文
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“牛鼻子” 引领驻马店“三化”协调科学发展
【收藏此页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来源:bt365在线投注 日期:2012-2-7

驻马店市住建局党组书记、局长   张道军

省委卢展工书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指出:“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、城乡一体、产城互动、节约集约、生态宜居、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,是大中小城市、小城镇、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、互促共进的城镇化”。可见,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丰富、地位重要,它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,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我市在探索“三化”协调发展的道路上,只要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“牛鼻子”,驻马店的“三化”建设就能科学发展、协调推进。

一、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意义

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,是我市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,是驻马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历史阶段,也是解决目前以及今后经济、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。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,而是一次社会、经济结构转型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重大战略举措,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。

(一)     推进新型城镇化,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。

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差异,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差距。作为欠发达地区,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,迅速壮大县域经济,努力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,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,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,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,引领“三化”协调发展,实现驻马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,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。

(二)推进新型城镇化,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“三农”

问题。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核心是把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,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吸纳农村人口、扩大二三产业就业门路的功能,同时,还能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,形成以城带乡、城乡互动共进的发展格局。我市是农业大市、保粮任务重,“三农”是制约“三化”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,人多地少是制约“三化”的最现实问题。只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,才能拓宽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空间;才能减少农村人口,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,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,促进农业稳定展、农民持续增收、农村全面繁荣。

(三)推进新型城镇化,有利于改善城镇面貌和形象。我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,基础设施不完善,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等公共设施滞后,城容镇貌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,这与我市的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。因此,必须抓住当前国家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,统筹规划,合理布局,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,构建功能配套、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,创建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,不断完善城镇功能,提升城镇形象,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。

二、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

撤地设市以来,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。到2010年底,全市城镇化率为31.5%,比10年前提高16个百分点。但由于思想观念、城市意识、基础条件、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,决定了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。

一是旧,即思想观念陈旧。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保守,观念陈旧,视野不宽,思想不明,认识偏颇,不分轻重,缩手缩脚,不善运作,墨守成规,按部就班,创新发展意识不强,归根到底在于领导方式的粗放,体制机制的约束和管理方式的落后。

二是弱,即城镇功能弱。对区域经济、社会发展的拉动力、整合力不强。由于我市大部分县经济欠发达,城镇规模偏小,导致城镇功能较弱,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带动力不强,使城镇在人才和资金的引进、产品技术的更新、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。

三是窄,即筹集建设资金渠道窄。目前,城市经营的空间狭窄,资产运营机制不活,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城镇化的现实“瓶颈”,还不能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,因此,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贫乏,投融资渠道单一,投入相对不足。

四是慢,即城镇化建设速度慢。城镇规划和建设滞后,规划的超前性、前瞻性不强,品位不高,造成城镇建设特色不突出,结构雷同,缺乏活力;还有些城镇规划执行不到位,城镇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,城镇道路、给排水、环卫、照明、绿化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全,多年来镇容村貌改变不大。

五是差,即经济基础条件差。经济的不发达,对城镇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,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成熟。一些应当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难以上马,造成基础设施不配套、功能不完善,难以形成对产业、人口等生产要素的吸纳集聚能力,城镇化水平较低,工业化发展水平不上档次,区域经济发展缓慢。

分析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,既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,也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环境。从我市自身情况看,市三次党代会已将新型城镇化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,并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“领头雁”,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,逐年增加城建投资,努力加快城镇建设。从加快城镇化的潜在优势看,我市有一定的土地储备,且价格较低,为房地产开发商和民间资本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。再加上农业人口仍占较大比例,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存在较大空间。因此,只要正视困难,把握机遇,采取得力措施,发挥后发优势,预期的新型城镇化等“三化”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。

三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

作为我市来讲,今后一个时期,特别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要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引领“三化”科学协调发展的“牛鼻子”,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,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按照中心城市、县城、小城镇等“三位一体”、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,加快城乡产业布局、基础设施、市场体系、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,不断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,促进城乡互动、良性发展、“三化”协调。

(一)坚持观念的更新。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,必须不断创新城镇发展理念和管理体制,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城镇只能政府建、政府管和只注重城镇“外壳”建设而忽视城镇经济内涵发展的状况,改变封闭的、纯行政式的做法,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新观念,把城镇视为财富,当作资本来运营,用现代的、市场化的观念看待城镇建设。在规划方面,树立“规划也可以创造财富”的思想,注重城市规划的经济性;在建设方面,以市场经济的方法运作和筹集资金,实现由“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到有多少事筹多少钱”的转变;在管理方面,从行政指令方式转变为以法律、法规为基础的法治管理;在城镇经济发展方面,着力加快城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,培育壮大城镇经济实力,切实将城镇各种资源进行优化组合,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成效。

(二)坚持高标准建设。牢固树立开放思维和现代城镇理念,坚持高品位、高质量、高效率搞好城镇建设,不断推陈出新,出亮点、出精品。着力加强新规划区建设,重点搞好道路、给排水、照明、市政环卫、园林绿化、大型公用基础设施的配套,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需求。以扩容提质为重点,改旧城、保古建、创精品,实施大规模、高品位的生态建设,使一批“城中村”、“城郊乡”、“棚户区”和违章建筑得到彻底改造,树立节能环保意识,改善生态环境,提升城镇形象。通过高标准建设,进一步发挥市中心城区的龙头带动作用,增强县城的辐射影响作用,形成乡镇的载体平台作用,确保市中心城区、县城、小城镇整体推进,促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科学发展。

(三)坚持高强度投资。加快城镇经济建设步伐,资金是关键,这也是严重制约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障碍。解决这一难题,根本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,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建设。例如,对政府纳入财政投资进行新建或改建的道路建设项目,在进行道路建设征地拆迁的同时,可以通过市场运作融集资金,对道路红线外2040米范围的土地进行拆迁整理,按照统一规划,组织商业开发,实现道路建设的同时,也完成了对街景的改造。对于道路建设有资金缺口的,可以采用BOT模式,通过两侧商业开发收益,完成道路建设;对没有纳入财政投资进行新建或改建的道路建设项目,完全通过市场运作融集资金,采用BTBOT模式,对规划道路范围内及红线以外2040米范围的土地进行拆迁整理,并按照统一规划实施道路建设和商业开发,实现利用两侧商业用地的增值,完成道路建设和街景改造。通过招商引资,市场化运作,形成政府主导,市场动作,多方投入、上下联运的运行机制。

(四)坚持高效率管理。城镇管理水平的高低,关系着一个城镇的品味和对外形象。管理水平高,就意味着这个城镇环境优美,对外吸引力就大,因此,应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。一是加强学习培训。培养一支懂建设、善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,把握现代城镇发展的规律和趋势,推进城镇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。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。把从严管理贯穿到城镇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、各个环节,提高依法管理水平。三是开展城市文明教育。使城镇居民不断增强文明、生态、卫生和城市意识,并与创建“文明城镇”、“文明社区”、“文明单位”等活动结合起来,养成科学、文明、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,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。四是大力改善镇容村貌。以城市的标准管理村镇,坚持不懈地治理城镇“脏、乱、差”现象,使镇容村貌有明显的改观,真正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、呼吸清新的空气,过上低碳生活。

 

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问者